馆内动态/详情

双流古八景的前世今生:塔桥响应的历史回声

微信图片_20250423093715.png

双流,古称广都,自古以来便是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之地。其中,东升自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以来,一直为县域的行政中心。在这里,曾有一座巍峨的古塔,名为“熏风塔”,据光绪版《双流县志》记载:“熏风塔在治南二里许蒋家桥之东……桥上一呼,声应如响”,这便是双流古八景之一“塔桥响应”的典故由来。 

微信图片_20250422175748.png

熏风塔始建于元代,全塔由砖石砌成,高十余丈,共十二层。据光绪版《双流县志》记载,该塔位于“城南三里,塔高十二层,中外皆甓,内螺旋,仅容童子。塔旁无寺观。盖前代造,取形胜者,故兵火不为害”。清代翰林刘濖曾题诗赞曰:“倚杖城南窣(sū)堵标,石幢嶻(jié)嶪(yè)籋(niè)云飘。闻声得度毗(pí)耶果,锡杖何年卓碧霄。”

image.png

△熏风塔原貌 图源民国版《双流县志》

中国早期的古塔随佛教传入而兴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本土化,佛塔逐渐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亭、台、楼、阁,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元明清时期,建塔多用于“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并作为交通标志。熏风塔当时紧邻的杨柳河支流,是双流历史上的重要水系。熏风塔为“前代所造,取形胜者”,表明其建造选址经过精心考量,选择在地势优越、风景优美之处。据推测,其高耸的形态可能对河流的船只起到导航作用,成为古代水路交通的重要标志。

image.png

△双流古八景局部图 图源光绪版《双流县志》

熏风塔为密檐式砖石结构,塔身为须弥座四方形,考古学家林向在《四川名塔》一书中写道,“密檐式塔除底层较高外,上面的各级均较低矮,显得塔檐紧密相联,轮廓线如带锯齿的破土春笋,含苞欲放的穿空玉兰。它是为了在工艺上解决砖石建材难以完全仿本建筑;在形貌土又受到天竺石质圆锥顶精舍和塔龛的影响,可以说密檐式塔是我国劳动人民专门为了通应砖石建筑材料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1940年12月,历史学家顾颉刚前往双流考察文物古迹时,曾亲自到现场查看。据他描述:“塔系砖砌,甚结实,仅塔顶和塔座稍有毁伤。”他注意到塔有十二层,对其偶数层数感到惊讶。因塔的层数通常为单数,为何熏风塔会采用十二层的偶数设计?这一独特现象也值得后人去探寻和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422175748.png

就在熏风塔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为蒋家桥,又名塔子桥。蒋家桥由砖石建造,有三个拱洞,其初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乾隆七年(1742)六月,桥被洪水冲毁,后由同乡沈氏出资重修。若有人在桥上高声呼喊,熏风塔便会传来回音,宛如空谷回响。随着时光的流转,古塔与古桥的身影渐渐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美好的回忆与传说,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沉淀。

image.png

△棠湖夜曲 摄影©张伟

时光荏苒,双流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人们对熏风塔的怀念却从未消减。上世纪80年代,棠湖公园在东升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双流的首座仿古园林公园。而作为双流历史的重要象征,熏风塔于1987年在棠湖公园内重建。

image.png

△熏风塔:双流的文化地标  摄影©李国

重建后的熏风塔共七层,高约46米,坐西南朝东北,采用四方形石基楼式木塔结构,造型端庄大气,气势恢宏。塔身四面形制统一,檐柱、飞檐、檐角排列整齐,每层翼角之下均悬挂着铜铃,微风拂过,铃声悠扬。2018年,熏风塔被正式列入“成都市历史文化地标”。

image.png

△雄峙西川,熏风拂云 摄影©刘伟

《南风歌》里这样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兮。”相传,舜帝曾弹奏《南风》以解民众之忧,使“薰风”成为温暖、祥和与希望的象征。如今的熏风塔,以“熏风善解民间愠,层塔长招天外云”之句,寄托着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image.png

△瞿上明月,双江保障 摄影©刘伟

微信图片_20250422175748.png

熏风塔,作为双流文化地标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楹联“双江斜阳甘泉北涌塔下海棠红透影,瞿上明月熏风南来湖畔杨柳绿满枝”描绘了双江、斜阳、甘泉、海棠、明月、熏风、杨柳等意象,展现了双流的自然美景与风物,既承载着昨日的辉煌,也映照着今日的荣光。

image.png

△益州南屏,华章尽现 摄影©刘伟

熏风塔被誉为“益州南屏”,楹联“浮屠七级级级依栏望春色,熏风几度度度拂卷尽华章”,将双流2300年建城史娓娓道来,它见证了双流从古至今的发展与传承,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image.png

△海棠依旧 图源文旅双流 摄影©丁平

图片

△春日棠湖,海棠花开 图源文旅成都

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海棠花也在棠湖公园竞相开放。园内精心培育了30多个海棠品种,包括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等,形成一片花海,芳香四溢,令人流连忘返。2023年,棠湖公园入选成都市“最美公园”,宜人的美景与深厚的底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自然的诗意。

微信图片_20250422175748.png

如今,在熏风塔下,仿佛还能听到那遥远的回声,穿越时空,在双流的山水间回荡。“塔桥响应”的故事,依然在双流人的口中传颂,熏风塔已成为世代双流人心中永恒的坐标,寄托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眷恋。

  • 028-60610010
  • 成都市双流区瞿上城路117号广都博物馆
  • 交通路线
  •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订票小程序